小兒腹瀉病是一種由多種病原及多種病因引起的常見疾病,尤其在九個月大的嬰兒中發病率較高。此病的發病高峰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月至9月以及10月至次年1月兩個時間段。
腹瀉的發病率在兒童疾病中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
通過觀察排便次數和大便性狀,可以判斷寶寶是否患有腹瀉。
九個月大的嬰兒因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免疫力較低及飲食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容易發生腹瀉。家長需密切關注寶寶的飲食和衛生狀況,并根據季節特點采取適當的預防措施。
寶寶腹瀉時,家長往往會感到焦慮,急于帶孩子前往醫院。然而,大多數情況下,腹瀉初期僅為輕度脫水,完全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于家中進行護理。這不僅方便快捷,還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有助于寶寶的快速康復。
輕度脫水的主要表現包括:寶寶感到口渴,口唇稍干,尿量減少且顏色變黃,同時可能表現出煩躁和愛哭。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法為寶寶補充液體:
在最初的4小時內,按照寶寶每公斤體重補充20-40毫升液體。之后,可隨時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如果寶寶出現嘔吐,等待10分鐘后再慢慢喂食。一旦發現寶寶眼瞼浮腫,可能是補液過量,此時應改為喂白開水或母乳。
注意:不要將ORS補液鹽加入奶、米湯、果汁或其他飲料中,并嚴格按照說明配制,不要額外加糖,以免影響補液效果。
傳統腹瀉治療方法常建議禁食,但這可能導致營養不良。現代醫學主張腹瀉期間不禁食,但需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則,每日至少進食6次。
腹瀉期間,寶寶排便次數增多,糞便對皮膚的刺激性也較強。家長需要特別注意寶寶屁屁的清潔和護理:
家長需密切關注寶寶的病情變化,尤其是以下情況:
若上述情況出現,應立即帶寶寶前往醫院進行診治。
科學護理和及時觀察是幫助寶寶安全度過腹瀉期的關鍵,家長需掌握正確的方法并在必要時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山藥粥是一種傳統的止瀉食療方法,具有健脾止瀉的作用。以下是兩種常見的制作方法:
蘋果因其內含果膠與鞣酸,被認為具有良好的收斂止瀉效果。然而,需注意的是,生吃蘋果有通便作用,而止瀉效果則需將蘋果煮熟后食用。
注意:食用煮熟的蘋果時,不宜添加蔗糖調味,否則可能加重腹瀉。
栗子糊是一種溫中止瀉的食療方法,適用于因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
焦米糊通過吸附腸腔內的腐敗物質,達到去毒止瀉的效果。
生姜具有溫中散寒的作用,結合綠茶或大米制成姜茶飲或姜粥,可有效緩解因寒涼引起的腹瀉。
通過合理選擇和食用以上食療方法,可以有效緩解不同原因引起的腹瀉癥狀,但如癥狀持續或嚴重,應及時就醫。
寶寶拉肚子,媽媽就擔心!怎么才能讓寶寶快點好起來呢?家長們在這里就要注意啦,寶寶生病切莫盲目用藥,要帶著寶寶去檢查,遵照醫囑,對癥下藥!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寶寶拉肚子有哪些常用藥吧!
止瀉類:
保兒安顆粒:保兒安顆粒,健脾消滯,利濕止瀉,清熱除煩,驅蟲治積。用于食滯及蟲積所致的厭食消瘦,胸腹脹悶,泄瀉腹痛,夜睡不寧,磨牙咬指。
小兒腹瀉寧合劑:
補腎安神,健脾和胃,生津止瀉。用于脾胃氣虛所致的泄瀉,腹脹腹痛。
止瀉輔助藥物:
枯草桿菌腸球菌二聯活菌多維顆粒劑(媽咪愛):
適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營養不良,腸道菌群紊亂引起的腹瀉,便秘,腹脹,腸道內異常發酵,腸炎,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腸粘膜損傷等癥。
蒙脫石散劑(思密達):
成人及兒童急、慢性腹瀉,用于食道、胃、十二指腸疾病引起的相關疼痛癥狀的輔助治療,但該品不作解痙劑使用。
腸胃調理、健脾類:
小兒腸胃康顆粒:
清熱平肝,調理脾胃。用于小兒營養紊亂所引起的食欲不振,面色無華,精神煩憂,夜寢哭啼,腹瀉腹脹。
小兒香橘丸:
健脾和胃,消食止瀉。用于小兒飲食不節引起的嘔吐便瀉,脾胃不和,身燒腹脹,面黃肌瘦,不思飲食。
增強寶寶抵抗力,增強免疫力:
湯臣倍健蛋白質粉(兒童型):
蛋白質向細胞輸送各種營養,為身體提供均衡營養,為免疫系統制造對抗細菌和感染的抗體,調節身體機能,促進疲勞恢復,增強人體免疫力。
合生元兒童益生菌沖劑:
提高免疫力,阻擋病菌入侵,預防疾病;助消化、促進營養吸收、增強體質;調整微生態平衡,保持健康的胃腸道功能。
確保食品的新鮮和清潔是保障兒童健康的基礎。食具需定期消毒,飲用水必須保持潔凈。家長和看護人員應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例如飯前便后洗手。
當母乳不足或無法提供母乳時,需采取混合喂養或人工喂養。飲食調配需科學合理,避免過早或過量食用米糊、粥等食品,以防止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影響兒童的正常生長發育。
兒童的消化系統尚未完全發育,腹壁及腸道缺乏足夠的脂肪層保護,容易受到冷空氣刺激,導致腸蠕動增加,引發腹瀉。家長應注意為孩子保暖,尤其是保護腹部,避免病毒趁虛而入。
兒童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避免油膩和刺激性食物。在孩子未出現頻繁嘔吐的情況下,鼓勵其多進食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奶類、米湯、粥等,以補充身體所需營養。
母乳喂養的孩子若出現腹瀉,不應輕易斷奶。建議縮短每次喂奶時間,讓孩子主要攝取母乳的前半部分。前半部分乳汁蛋白質含量較高,易于消化且富含營養,而后半部分脂肪含量較高,相對不易消化。
必要時,母親可在喂奶前半小時至一小時飲用一大杯淡鹽開水,以稀釋乳汁后再喂養孩子。
通過科學合理的飲食搭配與護理措施,可以有效保障兒童的健康成長,減少腹瀉等常見問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