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是其主要并發癥。大家熟知的降壓方法有吃降壓藥,食療等等,具體降血壓方法有哪些?隨小編來了解一下!
1、合理飲食
芹菜就具有降壓作用)、水果,少吃肉,減少脂肪攝入。每日食鹽攝入量要控制在6g以下,如果沒有量杯可以用啤酒瓶的瓶蓋去掉墊圈后作為衡器標準。
2、充足睡眠
每晚睡眠時間要充足,保證7-8小時。不熬夜,必須在11點之前要上床休息,養成有規律的良好睡眠習慣。
3、合理運動
每天做一定的運動量,如游泳、打羽毛球、打乒乓、快步走、騎自行車等活動都可以起到一定減肥降壓作用。
4、舒緩心情
通過養花、種草、聽音樂,練瑜伽,以及和朋友聊天等一系列舒緩心情的活動,來緩解心中的壓力,也可以降低血壓。
5、按摩降壓
通過按摩太陽穴也可以起到活血降壓之功效。雙手指肚按摩頭兩側太陽穴,分別順時針32圈,逆時針32圈。
6、服降壓藥
當然降低血壓最有效的辦法還是去醫院看專科門診請醫生來給你開方吃藥,但是一旦服用了降壓藥就得聽醫生的話,不能吃吃停停。
在降血壓的多種方法中,食療十分受高血壓患者青睞,只需要調整自己的飲食,便可在不知不覺中降下血壓,可食療怎么降血壓呢?你了解多少,不妨看看這幾種食療降血壓的方法吧!
1、芹菜粥
原料:120克的芹菜連根,250克粳米,將兩樣準備好。
做法:將芹菜洗凈,切成六分長的段,粳米淘凈。 芹菜,粳米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后轉用文火燉至米爛成粥,再加少許鹽和味精,攪勻即成。
2、菊花粥
原料:15克菊花末,100克粳米,水適量。
做法:菊花摘去蒂,上籠蒸后,取出曬干或陰干,然后磨成細末,備用。粳米淘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后,轉用文火煮至半成熟,再加菊花細末,繼續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每日兩次,晚餐食用。
3、綠豆海帶粥
原料:綠豆、海帶各100克,大米適量。
做法:綠豆海帶粥首先將海帶切碎,然后與綠豆與大米2味一起放入鍋里煮成粥就好了。這道食療方可長期當晚餐食用。
4、荷葉粥
原料:新鮮荷葉1張,粳米100克,冰糖少許。
做法:將鮮荷葉洗凈煎湯,再用荷葉湯同粳米、冰糖煮粥。早晚餐溫熱食。
5、醋泡花生米
原料:花生米、醋適量。
做法:生花生米浸泡醋中,5日后食用,每天早上吃10~15粒,有降壓、止血及降低膽固醇作用。
6、羅布麻五味子茶
原料:羅布麻葉6克,五味子5克,冰糖適量。
做法:放入羅布麻葉、五味子、冰糖,開水沖泡代茶飲。常飲此茶可降壓,改善高血壓癥狀,并可防治冠心病。
7、何首烏大棗粥
原料:何首烏60克、粳米100克、大棗3~5枚、冰糖適量。
做法:將何首烏加水煎濃汁,去渣后加粳米、大棗、冰糖適量,同煮為粥,早晚食之,有補肝腎、益精血、烏發、降血壓之功效。
高血壓如此常見,中醫定然也有長遠的治療經驗!在中醫里,高血壓 被稱為肝陽上亢。多因肝腎陰虛,水不涵木,氣火上擾所引起。發病時,常常頭目脹痛、面紅耳赤、眩暈耳鳴、急躁易怒,所以,高血壓被認為是人類第一隱形殺手。
平時,降血壓可主要按摩耳后降壓溝、頭頂百會穴以及曲池穴,這幾個穴位之所以能降血壓,是因為它們都能起到平肝熄風的作用。再來看中醫降血壓的四種方法!
1、吳茱萸15克,菊花15克,食蠟適量。前兩味藥共研細末,加適量食用醋調成糊狀,于睡前敷于雙足涌泉穴,用紗布包扎固定,翌晨去除,每天一次。14天為一療程,間歇7天后再敷貼一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適用于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
2、吳茱萸10克,川芎10克,辛夷10克,冰片5克,共研細末。用藥前將神闕穴(肚臍)擦洗干凈,取散粉4~5克納入臍中,外敷敷料膠布固定,3~4天換藥一次,30天為一療程。
3、天麻10克,白芥子30克,膽南星、蒼術、川芎各20克,共研細末,裝瓶備用。治療時取藥末20克,用生姜汁適量調成膏狀,睡前敷貼于中脘穴及雙側內關穴,并用膠布貼牢,翌晨去除洗凈。每天一次,兩周為一療程,可連續使用5~6個療程,以鞏固療效。本方具有化濕、祛痰、熄風等功效,適用于痰濁型高血壓病。
4、黃芩30克,牡丹皮60克,當歸9克,枳殼24克,桑白皮24克,丹參24克,牡蠣24克,白芍24克,臺烏藥24克,獨活12克,磁石10克,牛膝10克,首烏10克,石決明12克。上藥加水1500~2000毫升煎沸,20分鐘后倒入盆中待溫后,浸洗雙足20~30分鐘左右。每晚一次,7天為一療程,連用3個療程。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長期血壓升高會對心腦血管、腎臟等器官造成損害,甚至引發嚴重并發癥。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科學降壓是維持健康的關鍵。然而,降壓過程中存在許多需要注意的事項,以避免不當操作引發不良后果。以下是高血壓患者在降壓過程中需要注意的關鍵點。
高血壓可能是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繼發性高血壓通常由其他疾病引發,如腎臟疾病、嗜鉻細胞瘤、皮質醇增多癥、妊娠中毒癥或大動脈疾病。因此,在開始降壓治療前,應明確高血壓的具體病因,并針對病因進行對癥治療。
高血壓是一種需要長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因此患者應堅持合理服用降壓藥物,定期監測血壓,并根據醫生建議及時調整劑量,以鞏固療效。
突然停用降壓藥可能導致血壓迅速反彈,甚至引發高血壓危象。因此,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逐步調整用藥,切勿自行停藥。
對于無并發癥的高血壓患者,目標是將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左右。過度降壓可能導致腦、心、腎供血不足,輕則引發頭暈,重則導致缺血性腦中風或心肌梗死。
高血壓患者應定期測量血壓,記錄血壓變化,并與醫生保持密切聯系,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科學降壓需要綜合考慮病因、藥物治療和生活方式調整,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制定個性化的管理方案,以實現長期健康管理目標。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也被稱為“富貴病”,其發病率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而逐年上升。盡管通過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控制血壓,但一些傳統偏方和自然療法也可能對輔助降壓起到一定作用。以下為幾種常見的偏方及其具體使用方法和功效。
以上偏方均為傳統中醫方法的延伸,具有一定的輔助降壓作用。然而,使用前建議咨詢專業醫生或中醫師,確保安全性和適用性。同時,結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科學的藥物治療,才能更有效地控制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