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煲龜:滋陰清熱的傳統粵式湯品
土茯苓煲龜是港澳粵地區民間傳統的煲湯之一,因其清補結合的特點而備受推崇。這道湯品以土茯苓和龜為主要原料,具有滋陰清熱、祛濕解毒的功效,尤其對緩解痱子、癤瘡等皮膚問題有顯著效果。傳統上,藥用以金錢龜為佳,但由于價格昂貴,一般家庭多選用草龜作為替代品,亦能達到相似的養生效果。
土茯苓煲龜的兩種做法
做法一:傳統家常版
- 材料:土茯苓300克、龜1只、生姜2~3片、排骨半斤。
- 步驟:
- 土茯苓洗凈后浸泡片刻。
- 將龜放入盆中,淋入熱水使其排清尿液,隨后洗凈并宰殺,去除頭、爪和內臟,但保留龜甲。
- 熱鍋中加入少許油,爆香姜片后放入龜肉翻炒以去腥。
- 將土茯苓放入瓦煲中,加入約3000毫升清水(約12碗水),再放入龜肉和姜片,用中小火熬煮2小時。
- 最后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龜肉可撈出拌醬油和生油作為佐餐菜肴。
做法二:改良精致版
- 材料:土茯苓100克,草龜350克,瘦肉50克。
- 調料:陳皮5克,姜10克,色拉油800克,清水800克,鹽5克,雞精3克,糖1克,胡椒粉1克。
- 步驟:
- 草龜宰殺后斬件并焯水;瘦肉切成蠶豆大小的丁塊后同樣焯水;陳皮、土茯苓洗凈;姜切片備用。
- 熱鍋中加入色拉油,將草龜塊稍微炸一下以增香。
- 另取凈鍋,加入清水、姜片、草龜、土茯苓、陳皮和瘦肉,大火煮沸后轉小火燉煮1小時。
- 燉煮完成后,加入鹽、雞精、糖和胡椒粉調味,即可享用。
土茯苓煲龜的營養與功效
土茯苓性平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祛濕通絡的作用;龜肉富含蛋白質、膠原蛋白和多種微量元素,滋陰補腎效果顯著。兩者搭配,既能清熱解毒,又能滋補身體,尤其適合濕熱體質或皮膚容易生瘡長痱子的人群。
食用注意事項
- 孕婦及脾胃虛寒者應慎食,以免引起不適。
- 龜肉需徹底清洗干凈,避免殘留腥味或雜質。
- 土茯苓煲湯時間較長,建議使用慢燉鍋或瓦煲以保持原汁原味。
結語
土茯苓煲龜是一道兼具美味與養生功效的傳統粵式湯品,適合全家共享,亦可作為日常滋補的佳選。
參考來源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