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面是一種由小麥粉精制加工而成的傳統食品,因其細如發絲的外形和較長的保存時間而備受喜愛。盡管掛面在制作過程中通常不添加防腐劑和添加劑,但它卻能夠長時間保存,這與其特殊的制作工藝密不可分。以下將詳細介紹掛面的制作過程及其背后的科學原理。
和面是掛面制作的第一步,其操作需遵循“四定”原則:
和面完成后,面團呈松散的小顆粒狀,手握成團,輕揉后可松散復原,斷面有層次感。現代化設備如臥式直線攪拌器和真空和面機可提升和面的效率與質量。
熟化是對面團進行貯料和分料的過程,通常采用圓盤式熟化機或臥式單軸熟化機,時間為10~15分鐘。面團的溫度和水分需保持與和面后基本一致。部分廠家采用二次熟化工藝,以進一步提升面團的品質。
壓片工藝通過復合壓延和異徑輥軋完成,具體參數如下:
掛面的切條成型由面刀完成,面刀分為整體式和組合式,規格包括1.0毫米、1.5毫米、2.0毫米等。近年來,圓形或橢圓形面刀的應用解決了條形單一的問題。
干燥是掛面制作中投資最大、技術要求最高的環節,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和成本。現行干燥工藝主要有以下三種:
干燥方法 | 特點 | 優缺點 |
---|---|---|
高溫快速干燥法 | 溫度50℃左右,時間2~2.5小時 | 投資小,干燥快,但控制難,質量不穩定 |
低溫慢速干燥法 | 溫度不超過35℃,時間7~8小時 | 質量可靠,但成本高,適合大型廠 |
中溫中速干燥法 | 溫度適中,時間約4小時 | 投資少,效率高,質量好 |
切斷工藝一般采用圓盤式切面機或往復式切刀。前者效率高但整齊度較差,后者整齊度好但效率稍低。
傳統的圓筒形紙包裝多為人工操作,而現代化的塑料密封包裝已實現自動化,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濕面頭可直接回入和面機或熟化機;干面頭需浸泡或粉碎后再利用;半干面頭通常采用浸泡法或晾干后粉碎處理。
掛面的制作工藝復雜而精細,從和面到干燥的每一步都直接影響其質量和保存性能。通過科學合理的工藝設計,掛面不僅能保持優良的口感,還能長時間儲存,成為日常飲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參考來源:食品工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