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糖是一種色澤紅黃、性狀黏糊、味道甘甜的傳統(tǒng)食品,不僅是糕點和糖果生產的重要原料,還具有潤肺止咳的藥效。然而,市售麥芽糖的口感往往不盡如人意,因此,嘗試自制麥芽糖成為了許多家庭的選擇。本文將詳細介紹麥芽糖的制作方法,包括所需材料、步驟和注意事項。
麥芽糖主要由小麥(或大麥)、玉米(或糯米)以及紅薯等原料經過一系列工藝制成。它廣泛用于食品工業(yè),尤其是在糕點和糖果的制作中。此外,麥芽糖還因其潤肺止咳的功效,在傳統(tǒng)中醫(yī)藥領域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將小麥或大麥麥粒洗凈,放入木桶或瓦缸內,用水浸泡24小時。夏季使用冷水,冬季可用溫水。浸泡后撈出麥粒,放入籮筐,每天用溫水(不超過30℃)淋芽兩到三次。經過3至4天,待麥粒長出二葉包心時,將其切成碎段,越碎越好。
將玉米碎粒或糯米洗凈,浸泡4至6小時,待其吸水膨脹后撈起瀝干。將其置于大飯鍋或蒸籠內,以100℃蒸至無硬心狀態(tài)。取出后鋪攤于竹席上,晾涼至40℃至50℃。
將晾涼的玉米碎粒或糯米與切碎的小麥芽或大麥芽充分混合,進行發(fā)酵5至6小時。發(fā)酵完成后,將混合物裝入布袋,扎緊袋口。
將布袋置于壓榨機或土制榨汁機上,榨出汁液,這些汁液即為麥芽糖。
自制麥芽糖雖然工藝復雜,但只要嚴格按照步驟操作,便能制作出色澤誘人、口感純正的麥芽糖,既能滿足家庭需求,又能享受制作過程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