麩炒白術的檢驗方法
有些人會好奇怎樣檢驗麩炒白術,這涉及到一些化學知識,下面為大家普及相關化學常識。
顯微鑒別
本品粉末淡黃棕色,其具體的顯微特征如下:
- 草酸鈣針晶細小,長10~32μm,不規則地聚集于薄壁細胞中,少數針晶直徑至4μm。
- 纖維黃色,大多成束,長梭形,直徑約至40μm,壁甚厚,木化,孔溝明顯。
- 石細胞淡黃色,類圓形、多角形、長方形或少數紡錘形,直徑37~64μm。
- 薄壁細胞含菊糖,表面顯放射狀紋理。
- 導管分子短小,為網紋及具緣紋孔,直徑至48μm。
化學顯色鑒別
- 取本品粉末2g,置具塞錐形瓶中,加乙醚20ml,振搖10分鐘,濾過。
- 取濾液10ml揮干,加10%香草醛硫酸溶液,顯紫色。
- 另取濾液1滴,點于濾紙上,揮干,噴灑1%香草醛硫酸溶液,顯桃紅色。
薄層色譜鑒別
- 取本品粉末0.5g,加正已烷2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 另取白術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 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新制備的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
- 以石油醚( 60~90℃) -醋酸乙酯(5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
- 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并應顯有一桃紅色主斑點(蒼術酮)。
通過以上顯微鑒別、化學顯色鑒別和薄層色譜鑒別等方法,可以較為準確地檢驗麩炒白術。
參考權威站點來源:《中國藥典》。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