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參最適宜氣陰兩虛且有熱的病人,其獨特優勢在于藥性不熱不燥。對于那些不適合用人參治療以及進行熱補的人來說,西洋參是不錯的選擇。氣陰兩虛常表現為氣短、乏力、口干、五心煩熱等癥狀,西洋參能有效改善這些癥狀。
然而,陽虛體質者屬于西洋參的禁忌人群。陽虛體質通常有畏寒、肢冷、腹瀉、胃有寒濕、脾陽虛弱、舌苔膩濁等表現。因為西洋參性涼,陽虛者服用可能會加重體內的寒癥。
黃芪成分復雜,具有多種功效,如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以及較廣泛的抗菌作用。在臨床上,黃芪常用于治療氣虛乏力、食少便溏等癥狀。
實證患者以及陰虛陽亢者須禁服黃芪。實證包括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情況。陰虛陽亢者往往有頭暈、耳鳴、面紅目赤等癥狀,服用黃芪可能會加重病情。
從季節角度來看,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黃芪。春天是生發的季節,人體需要宣發,而黃芪有補氣升陽的作用,此時服用不太適宜。
從身體狀況方面,感冒、經期都不要吃黃芪。感冒時人體正邪交爭,黃芪可能會助邪;經期服用黃芪可能會影響月經的正常排出。
從體質上來說,黃芪最適合氣虛脾濕型的人。這類人往往身體虛胖,肌肉松軟,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軟。而身體十分干瘦結實的人則不宜服用,因為他們可能不屬于氣虛體質,服用黃芪可能會導致上火等不適。
由于黃芪是溫燥性的補藥,喝久了嘴里可能會有怪的感覺。可以在黃芪泡水的時候加點麥冬,麥冬滋陰下火,二者互相制約,既能起到補益作用,又不會出現嘴里怪的感覺。
西洋參和黃芪都是常用的中藥材,但都有各自的適用人群和禁忌,在使用時需根據自身的體質、身體狀況和季節等因素合理選擇,避免因服用不當造成不良后果。
參考權威站點來源:中醫世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