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觀音作為中國傳統名茶之一,以其獨特的香氣和口感聞名于世。然而,許多人對鐵觀音的制作工藝知之甚少。本文將詳細解析鐵觀音的制作過程,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這種茶葉的獨特魅力。
采青是鐵觀音制作的第一步,要求在鮮葉長到三四片葉子、頂芽停止生長時采摘。此時的葉片成熟但不老,內含物質豐富,硬度適中,適合后續加工。為了保證茶葉品質,部分高要求的制作工藝會將頂芽采掉,僅保留下方的成熟葉。
采摘后的茶葉需要進行日光萎凋,也稱為曬青。通過適當的日光照射,茶葉會散失部分水分,為后續的搖青工序做準備。同時,曬青還能對成品茶的品質產生積極影響。
曬青后的茶葉需要及時攤開晾涼,避免過度曬青或堆積導致發熱。此時的茶葉仍在進行呼吸作用,若處理不當會影響最終品質。
做青是烏龍茶制作的核心工藝,也是鐵觀音形成獨特品質的關鍵步驟。其主要包括兩個環節:搖青和攤放。現代工藝多采用搖青機代替傳統的手工搖青,效率更高。
搖青和攤放的時間需根據茶葉的發酵程度精確控制,以確保成品茶的香氣和口感達到最佳狀態。
殺青是承上啟下的一道工序,其目的是通過高溫破壞茶葉中的酶活性,固定已形成的品質,同時散失部分水分,為后續操作提供便利。此外,殺青還能減少青味、顯露芳香物質,并增加可溶性糖和果膠的含量。
揉烘是鐵觀音成型的關鍵步驟,茶葉的顆粒狀外形正是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的。安溪地區的傳統工藝通常需要進行“三揉三烘”,即揉捻-初烘-初包揉-復烘-復包揉-烘干。
揉捻包括速包和包揉兩個過程。速包時,茶葉被包成大球狀,經過多次揉捻后轉入平板揉捻機進行包揉定型,隨后在烘干機中烘干以散失水分。揉捻次數和力度直接影響茶葉顆粒的松緊程度,顆粒越緊實,制作成本也越高。
烘干后的茶葉被稱為毛茶,此時仍含有較多茶梗,沖泡時澀味較重。因此,需要進行挑揀以去除茶梗。挑揀后的茶葉還需進行篩分、拼配,以調整口味,最終包裝銷售。
鐵觀音的制作工藝復雜而精細,每一步都對最終品質有著重要影響。正是這種嚴謹的制作流程,造就了鐵觀音獨特的香氣和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