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其特點是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外的其他部位。盡管它是一種良性疾病,但其表現與惡性疾病相似,包括局部或遠處轉移、與周圍組織的粘連、對其他器官的侵襲和破壞。這種疾病對青中年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質量產生了顯著影響。
子宮內膜異位癥具有高復發性。研究表明,術后5年的復發率為30%-40%,其中約12%的患者需要再次手術。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包括手術和藥物治療。具體治療方案取決于患者的年齡、病情嚴重程度以及生育需求。
對于卵巢內異癥囊腫,手術是常見的治療方式。然而,手術可能導致卵巢功能早衰,需謹慎選擇。
術后藥物治療可有效降低復發風險。常用藥物包括激素類藥物,用于抑制雌激素分泌,從而減少病灶生長。
對于囊腫體積較小的患者,可通過超聲引導下穿刺后實施輔助生殖技術(如試管嬰兒),但需注意復發風險。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管理需要多學科合作。患者應定期隨訪,監測病情變化,并根據醫生建議調整治療方案。對于有復發風險的患者,生活方式的調整(如飲食、運動)也可能有助于降低復發概率。
盡管子宮內膜異位癥不會直接危及生命,但其高復發性和對生活質量的影響使其成為需要積極治療和長期管理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