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性黃疸:原因、癥狀及注意事項
1. 什么是新生兒溶血性黃疸?
新生兒溶血性黃疸是一種由于母體對胎兒血液產生抗體,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血液中,破壞胎兒紅血球所引發的疾病。這種破壞會導致胎兒貧血,并在出生后因膽紅素過多而形成黃疸。
與新生兒正常的生理性黃疸不同,溶血性黃疸在出生時即可表現為嚴重的黃疸,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腦性麻痹、聽力障礙等嚴重后遺癥。
2. 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原因
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主要原因是母嬰血型不合,尤其是ABO血型系統不合。母體的免疫系統會將胎兒的紅細胞視為“外來物質”,產生抗體攻擊胎兒紅細胞,導致溶血。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生溶血性黃疸。據相關研究報道,ABO血型不合引發溶血性黃疸的發病率約為11.9%。
3. 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癥狀
- 鞏膜輕度黃染,急性發作時可能伴隨發熱,皮膚和粘膜通常明顯蒼白。
- 皮膚無瘙癢。
- 脾臟可能增大。
- 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現。
- 血清總膽紅素升高,通常不超過85μmol/L,主要為間接膽紅素升高。
- 尿液中尿膽原增加但無膽紅素,急性發作時可能出現血紅蛋白尿,尿液呈醬油色;慢性溶血時尿內含鐵血黃素增加,24小時糞中尿膽原排出量增加。
- 在遺傳性球形細胞增多癥中,紅細胞脆性增加;而在地中海貧血中,紅細胞脆性降低。
4. 如何應對新生兒溶血性黃疸?
對于新生兒溶血性黃疸,早期發現和干預至關重要。如果懷疑新生兒存在溶血性黃疸,應盡快就醫進行詳細檢查,包括血液檢測和膽紅素水平測定。
在治療方面,輕度病例可能僅需光療,而嚴重病例可能需要換血治療。此外,母嬰血型不合的孕婦應在孕期接受相關篩查和監測,以降低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發生風險。
5. 結論
新生兒溶血性黃疸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家長無需過度擔憂,但需保持警惕,及時發現并采取適當措施,以確保新生兒的健康成長。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