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腦膜炎的病因與病理機制
概述
化膿性腦膜炎是一種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嚴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軟腦膜和蛛網膜下腔的炎性病變。了解其致病原因和病理機制對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主要致病菌
化膿性腦膜炎的常見致病菌包括:
此外,其他可能引起化膿性腦膜炎的病原菌還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變性桿菌、厭氧桿菌、沙門菌及銅綠假單胞菌等。
病理機制
不同病原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在病理改變上具有相似性,其主要機制包括:
- 致病菌通過血液循環侵入蛛網膜下腔,由于腦脊液缺乏有效的免疫防御,細菌迅速繁殖。
- 細菌的菌壁抗原及炎性反應介導因子刺激血管內皮細胞,促使中性粒細胞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引發炎癥反應。
病理表現
化膿性腦膜炎的主要病理表現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軟腦膜及大腦淺表血管擴張充血,蛛網膜下腔內形成大量膿性滲出物,覆蓋腦表面并沉積于腦溝及腦基底池。
- 膿性滲出物的顏色因病原菌種類而異:
- 腦膜炎雙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灰黃色
- 肺炎鏈球菌:淡綠色
- 流感嗜血桿菌:灰色
- 銅綠假單胞菌:草綠色
- 膿性滲出物可能阻塞蛛網膜顆粒或腦池,導致腦脊液吸收和循環受阻,從而引起交通性或梗阻性腦積水。
- 顯微鏡下可見蛛網膜下腔內大量多形核粒細胞及纖維蛋白滲出物,革蘭染色后可發現細胞內外的病原菌。鄰近軟腦膜的腦皮質可能出現輕度水腫,嚴重者可伴隨動脈炎、靜脈炎或血栓形成。
結論
化膿性腦膜炎是一種病理機制復雜且危害嚴重的疾病,早期識別致病菌并采取針對性治療是提高患者預后和生存率的關鍵。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