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簡稱乙肝)是一種具有高度傳染性的慢性疾病,目前尚無完全治愈的方法。這種疾病的傳播途徑主要包括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和性傳播,因此許多人對其產生了極大的恐懼感。然而,對于已經感染乙肝的患者,積極面對并尋求科學的治療和調理方法是關鍵。
在民間流傳著一些對乙肝患者有益的食療偏方,雖然這些方法并不能替代正規治療,但在醫生指導下適量使用,有助于調理身體、緩解癥狀。以下為幾種常見的食療偏方及其做法和功效。
做法:取干蒲公英或鮮蒲公英(帶根)洗凈,切碎后煎煮取汁,去渣后加入粳米同煮成稀粥,以稀薄為佳。
用法:每日服用2~3次,稍溫服用。
用量:連續服用3~5天為一療程。
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炎退黃的作用,可輔助緩解乙肝患者的肝功能異常問題。
做法:將紅棗用文火煮爛,與粳米同煮成粥,加入茯苓粉后再煮至沸騰即可。
用法:每日服用2次,可根據個人口味酌加紅糖。
功效:茯苓具有健脾補中、利水滲濕、安神養心的作用,適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虛弱、腹瀉、煩躁失眠等癥狀的乙肝患者。
做法:將梔子仁碾成細末,與煮好的粳米稀粥混合,稍煮即可。
用法:每日服用2次。
用量:連續服用2~3天為一療程。
功效:梔子具有清熱瀉火、退黃消腫的功效,適用于黃疸性肝炎、膽囊炎、目赤腫痛及急性結膜炎等癥狀的患者。
乙肝患者應以科學治療為主,結合合理的飲食調理和生活方式改善,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