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是中國傳統歷法中的一個重要節氣段,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潮濕、悶熱的時期。按照農歷計算,三伏天通常落在陽歷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之間。
三伏天是指從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個階段。其特點是“濕熱交蒸”,即高溫和高濕度并存,常被認為是人體最容易感到不適的時段。
三伏天的起始和結束時間每年并不固定,需要根據農歷和干支歷法計算:
2015年的三伏天從陽歷7月13日開始,到8月21日結束,共持續了40天。這比2014年的三伏天多出了10天,因此被網友戲稱為“三伏天plus版”。
在三伏天期間,合理的生活方式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高溫天氣:
階段 | 起始日期 | 結束日期 | 持續天數 |
---|---|---|---|
初伏 | 7月13日 | 7月22日 | 10天 |
中伏 | 7月23日 | 8月11日 | 20天 |
末伏 | 8月12日 | 8月21日 | 10天 |
#三伏天 #節氣 #氣候特點 #養生建議 #傳統文化
三伏天是中國傳統歷法中的重要時段,其高溫高濕的特點對人們的生活和健康有顯著影響,合理應對有助于度過一個舒適的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