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學名:Eleocharis dulcis)是莎草科植物的一種,常被稱為“馬蹄”。其外形扁圓,表面光滑有光澤,呈紫紅色或黑褐色,主要生長在池沼地帶。荸薺的地上部分為深綠色叢生莖,而地下部分的球莖可供食用。
在中國南方,特別是廣東和福建地區,人們習慣稱荸薺為“馬蹄”。這一稱呼并非因為荸薺形似馬蹄,而是源于閩粵方言中“馬”意為“果”,“蹄”的發音與“地”相近,合起來即為“地里的果子”。這一稱呼逐漸傳播至北方地區。
荸薺的盛產季節為每年冬季的11月至12月。成熟的荸薺外皮呈紫黑色,果肉潔白,質地清脆,味道甜美多汁。因其外形酷似馬蹄,且肉質清脆,被譽為“地下雪梨”。在北方地區,人們甚至將其視為“江南人參”。
荸薺的外形和栗子相似,其性味、成分及功用也與栗子接近,因此又被稱為“地栗”。由于其生長在泥土中結出果實,這一稱呼也形象地反映了其生長環境。
荸薺原產于印度,早在古代中醫典籍《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認為其具有“消渴、溫中益氣、下丹石、消風毒、除胸中實熱”等功效。這些特性使荸薺在傳統醫學中被廣泛應用。
荸薺是一種兼具水果與蔬菜特性的健康食材,其獨特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價值,使其成為冬季餐桌上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