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新郎新娘在選擇結婚日子時的一段有趣對話,引出了選結婚日子的話題。急切狀的新郎說:“咱們結婚吧!你準備好了嗎?”從容狀的新娘回應:“慢著慢著,咱們還沒選結婚日子呢,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哦。”下面就來具體了解下結婚日子的選擇方法。
中國人挑選結婚吉日,十分講究“潤月”“潤年”。一般每隔兩、三年會出現一個潤年,該年有兩個“立春”和一個“潤月”。擇結婚吉日,最好選在有潤月的年份。
結婚最好避開農歷的三月、七月和九月,因為這三個月份分別適逢“清明”“盂蘭”和“重公”,均為傳統的“鬼節”,不宜辦喜事。而農歷八月,即月初圓的“中秋節”月份,是最適合辦婚禮的月份。
相傳月老不為三娘牽紅線,使她不能出嫁,三娘出于報復心理,專門破壞新人的喜事。所以每月的三娘煞之日,即初三、初七、十三、十八、廿二及廿七,不宜結婚。
婚姻嫁娶的擇日原則是以新娘方的出生日期為主,并參考男方及其他人的出生日期。俗話說“子靠出生時,女靠行嫁年”,若顛倒此原則或不顧,可能導致婚后婚姻出現問題甚至離婚;反之,則大吉利是。
在傳統習慣中,父母生辰不應與結婚吉日相同。一般父母生日的正日不宜嫁娶,但在該月份內結婚卻絕對適宜。
如果一方正在業余時間讀書,應避開緊張的復習考試日期;如果一方正夜以繼日地投身于單位的重大技術攻關項目,對方要耐心等待,待得捷報傳來再擇結婚吉日。
選擇吉日要考慮雙方老人和親朋好友是否都有時間參加。
如果一方身體暫時不適或生病,最好不要急于安排婚事,應及時診治,恢復健康再商議。否則可能影響新生活的和諧,也容易加重病情。另外,結婚日期最好避開女方的月經期,女方不要羞于啟齒,男方也要注意傾聽女方意見。
將婚期與節假日統一或許是明智之舉。好處有:有紀念意義;新婚披上節日盛裝,增添情趣;親朋好友有時間參加婚禮,氣氛熱烈,且款待親朋與家中過節合而為一,既節省又喜慶。但假期結婚的新人較多,要注意提前預定酒店和車隊等。
選擇結婚日子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考量,才能選出既符合傳統習俗又適合新人實際情況的好日子。
參考權威站點來源:媽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