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是石榴果實的外果皮,通常呈不規則的片狀或瓢狀,厚度為1.5至3毫米。外表面顏色多為紅棕色、黃棕色或暗紅色,略帶光澤,并伴有棕色小點及多數疣狀突起。優質石榴皮通常以皮厚且呈棕紅色為佳。
石榴廣泛栽培于中國大部分地區,果實成熟的秋季為采收石榴皮的最佳時機。采收后的果皮需洗凈、切小塊并曬干,可直接生用或炒炭后使用。
石榴皮富含多種化學成分,包括鞣質、樹脂、甘露醇、樹膠、沒食子酸及蘋果酸等。這些成分賦予石榴皮多種藥用價值。
根據加工方式的不同,石榴皮可分為生用和炒炭兩種形式:
炮制后的石榴皮需存放于干燥容器內,置于通風干燥處以防受潮。
石榴皮味酸、澀,性溫,略帶小毒,歸大腸經和腎經,具有質澀收斂的特點。
石榴皮在不同用途時的加工方法有所區別:用于收澀時宜炒用,用于殺蟲時宜生用。
石榴皮不適合痢疾積滯未清者服用,使用前需咨詢專業醫師。
石榴皮因其豐富的化學成分和多樣的藥用價值,在中醫藥領域具有重要地位,但需根據具體癥狀和使用方法合理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