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魚干,又稱螟晡鲞,是一種常見的淡干海味品。其加工工藝獨特,成品具有晶亮的杏黃色外觀,并帶有一層甘露醇,既美觀又富有營養價值。以下是墨魚干的詳細加工步驟及相關注意事項。
在加工墨魚干前,需要根據墨魚的大小和鮮度進行分類挑選。這樣可以確保在干燥過程中干度均勻,同時便于成品的分級和包裝。
將墨魚背部朝上,腹部朝下,用刀從腹腔上端正中插入,沿著腹部中線剖開至尾部腺口處。此步驟需小心操作,避免損傷墨魚的肉質。
首先摘除墨囊,輕輕拉起墨囊腺,避免墨液污染魚肉。隨后從尾端開始撕開墨魚的內臟,直至鰓部附近,并用指甲剝除附著在肌肉上的鰓和肝臟。
將去除內臟的墨魚放入魚簍中(每簍約5公斤),置于海水中浸洗,清除墨魚表面的墨汁和污物。
將洗凈的墨魚平鋪在竹簾上瀝水,腹部朝下,肉腕方向一致。初曬時需傾斜竹簾朝陽,經過2-3小時翻轉一次,使腹部朝上。翻曬時拉直肉腕和頭頸,直到腹部表面干燥形成薄膜后,再翻曬背部。連續曬2-3天,每天翻曬三次,至四五成干時可將兩個墨魚腹部相合收藏。
在曬至七成干時,用拇指和食指捻動墨魚兩側的肉塊,并輕輕搖動。反復操作3-6次后,用木槌輕敲肉質較厚的部分,使其平整。背腹兩面均需敲打,直至曬至八成干,再進行第二次打平,最后曬至全干。
曬至七成干的墨魚需收藏在筐內進行罨蒸和發花處理,然后繼續曬干至充分干燥后包裝入庫。若省略罨蒸發花工序,可直接曬干后包裝。
墨魚干因其獨特的加工工藝,成品具有透明的外觀和晶亮的杏黃色,表面泛著一層甘露醇,不僅美觀,還富含營養。其制作過程需要細致的操作和耐心,成品適合長期保存,是一道美味且健康的海味食品。
墨魚干的制作工藝雖然繁瑣,但通過科學的加工方法,可以獲得高質量的成品,既滿足了人們的味覺需求,又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