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的有效期因疫苗品種和個體差異而有所不同。通常情況下,乙肝疫苗的有效期至少可維持3年左右。基于此,不少醫(yī)學專家建議人們每隔3年檢查一次乙肝抗體滴度,以確保體內(nèi)抗體水平足夠抵御乙肝病毒。
如果檢測結果顯示乙肝表面抗體(HBsAb)滴度小于或等于10國際單位/毫升(IU/mL),則需要在半年內(nèi)接種乙肝疫苗加強針,以增強免疫保護。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個人的體質(zhì)不同,乙肝疫苗在體內(nèi)的保護時間可能會有所差異。因此,是否需要接種加強針應由專業(yè)醫(yī)生根據(jù)抗體檢測結果和個體健康狀況來判斷,切勿自行決定。
乙型肝炎是一種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可通過血液、母嬰、性接觸等途徑傳播,嚴重時可能導致肝硬化或肝癌。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手段,自1980年代推廣以來,全球范圍內(nèi)乙肝的發(fā)病率顯著下降。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建議所有新生兒在出生后24小時內(nèi)接種首劑乙肝疫苗,并完成全程免疫接種。對于未接種疫苗的高危人群,如醫(yī)務工作者、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員等,也應盡早接種疫苗。
乙肝抗體檢測是評估疫苗保護效果的關鍵。通過檢測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可以判斷個體是否仍具備足夠的免疫力。如果抗體水平低于10 IU/mL,則可能面臨感染風險,此時需要及時接種加強針。
人群 | 建議檢測頻率 | 加強針建議 |
---|---|---|
普通成人 | 每3年 | 抗體滴度≤10 IU/mL時加強 |
兒童 | 每5年 | 抗體滴度≤10 IU/mL時加強 |
高危人群 | 每1-2年 | 抗體滴度≤10 IU/mL時加強 |
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定期檢測抗體水平并根據(jù)需要接種加強針,可以有效維持免疫力,保護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