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炎:癥狀、影響及治療
子宮內膜炎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約影響了10—15%的壯年女性。其癥狀通常在女性二十多歲時開始顯現,并可能持續至更年期。大多數患者會在25至35歲期間發現自己患有此病。
子宮內膜炎的背景與影響
子宮內膜炎可能在月經周期逐漸穩定時形成。此病的一個顯著危害是導致不孕癥。據統計,不孕癥女性中,因子宮內膜炎導致的不孕比例約為9.4%。
子宮內膜炎導致不孕的三大原因
- 精子損傷:炎癥因素(如細菌毒素、白細胞吞噬作用等)會導致精子死亡或活動力下降,減少進入輸卵管的精子數量,從而影響受孕。
- 著床障礙:受精卵難以在炎癥狀態的子宮內膜上著床,或因抗子宮內膜抗體的存在導致著床失敗。
- 流產風險:即使受精卵成功著床,也可能因著床不穩固而導致流產,進一步影響生育能力。
子宮內膜炎的主要癥狀
根據臨床觀察,子宮內膜炎的癥狀表現多樣,以下是常見的幾種:
- 白帶增多:由于內膜腺體分泌增加,患者常出現稀薄水樣、淡黃色或血性白帶。
- 盆腔區域疼痛:約40%的患者在月經間歇期會感到下腹墜脹痛或腰骶部酸痛。
- 痛經:多見于未產婦,可能因內膜過度增厚阻礙組織正常退變壞死,刺激子宮過度痙攣性收縮所致。
- 月經過多:患者經期仍規則,但經量顯著增加,流血期延長,少數患者可能因大量出血導致貧血。
- 老年慢性子宮內膜炎癥狀:常伴隨萎縮性陰道炎,表現為膿性白帶(可能含少量血液),易被誤認為子宮惡性病變。若出現子宮積膿,分泌物可能有臭味,患者可能感到腹部鈍痛,甚至出現全身性炎癥反應。
子宮內膜炎的治療與預防
對于子宮內膜炎的治療,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療、物理治療(如超聲波或微波治療)以及必要時的手術干預。預防方面,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定期婦科檢查以及避免不必要的宮腔操作是關鍵。
總結
子宮內膜炎是一種常見但可能嚴重影響女性健康的疾病,早期發現和治療至關重要。
參考來源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