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是全球范圍內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早期癥狀往往不明顯,容易被忽視或誤診,特別是頸管型患者因子宮頸外觀正常更易漏診。
宮頸癌早期癥狀通常較輕微,隨著病變的進展,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表現:
最常見的癥狀是接觸性出血,即在性生活或婦科檢查后出現陰道流血。此外,還可能表現為不規則陰道流血、經期延長或經量增多。出血量取決于病灶的大小和是否侵及間質內血管。若侵蝕大血管,可能導致大出血。外生型宮頸癌通常較早出現出血,且出血量較多;而內生型宮頸癌的出血則較晚。
大多數患者可能會出現白色或血性、稀薄如米泔樣的陰道排液,伴有腥臭味。隨著病情惡化,癌組織壞死并伴感染時,可能出現大量米泔樣或膿性惡臭白帶。
當宮頸癌發展到晚期時,可能會出現以下繼發性癥狀:
宮頸癌主要由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早期篩查和及時治療可顯著降低其發病率和死亡率。接種HPV疫苗是預防宮頸癌的重要措施。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宮頸癌是全球女性癌癥相關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尤其在發展中國家發病率較高。建議女性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如宮頸涂片檢查或HPV檢測),并在適齡時接種HPV疫苗。
宮頸癌的早期癥狀可能不明顯,但通過及時篩查和預防措施,可以顯著降低其風險。關注身體信號,定期檢查是保障健康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