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都清楚,寶寶營養不良對身體發育極為不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提高警覺,預防寶寶出現營養不良狀況。以下是具體做法:
定期檢查寶寶各項生長發育指標,如身高、體重、乳牙數目等。通過與標準生長曲線對比,能早日發現寶寶在生長發育上的偏離,以便及時加以矯治。
條件允許時,媽媽最好堅持母乳喂養,可預防寶寶在嬰兒時期過于消瘦。尤其是早產兒,先天發育不足且喂哺困難,但對營養需求量相對較高,更應強調母乳喂養。對于母乳不足或無母乳的媽媽,應給寶寶多吃含優質蛋白的代乳品,如牛、羊奶、豆漿、魚肉等,而不能單純以淀粉類食品,如煉乳或麥乳精喂養寶寶。年齡稍大的寶寶要注意食物成份正確搭配,適當攝入肉、蛋、豆制品等,同時補充足夠的蔬菜。
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防止挑食、偏食,避免過多吃零食。飲食調節是治療營養不良的基本措施,輕度營養不良以調節飲食為主,原則上讓寶寶吃飽;中、重度營養不良要循序漸進,食物種類逐漸增加,食量根據寶寶的食欲和大便情況而定。
對于可以自由活動的寶寶,媽媽可選擇好天氣帶寶寶到室外鍛煉身體,多呼吸新鮮空氣、多曬太陽,以增強寶寶體質。適當的體格鍛煉能增強寶寶對抗疾病的能力,促進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運動過后保證充足睡眠,可讓寶寶遠離營養不良。
結論:通過定期檢查、加強營養、調節飲食和重視鍛煉等方法,能有效預防寶寶營養不良。
參考權威站點來源:原文內容未提及具體權威站點,此內容為對原文結構化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