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是一種因大量快速失血導致的危急狀態。當失血量達到總血量的30%-35%時,患者可能會進入休克狀態,甚至昏迷。如果未能及時救治,可能因失血過多而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并掌握失血性休克的搶救方法至關重要。
失血性休克是指由于血容量顯著減少,導致組織灌注不足,進而引發細胞代謝紊亂的一種急性病理狀態。常見誘因包括創傷、大手術、產后大出血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失血性休克是全球創傷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對于失血過多的患者,應及時根據病情酌情補液或輸血,以恢復血容量,改善組織灌注。常用的補液方式包括晶體液(如生理鹽水、乳酸林格液)和膠體液(如羥乙基淀粉)。輸血時需根據患者血型和交叉配型結果選擇合適的血液制品。
時間節點 | 關鍵措施 |
---|---|
0-5分鐘 | 快速評估患者情況,實施止血和體位調整。 |
5-15分鐘 | 開始補液或輸血,監測生命體征。 |
15分鐘以上 | 持續監護,盡快轉運至醫療機構進行進一步治療。 |
失血性休克的搶救需要迅速、準確的判斷和處理。通過及時止血、正確體位調整、補液輸血及其他支持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