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是一種屬于絲狀病毒科(Filoviridae)的致命病毒,因其最早在非洲剛果的埃博拉河地區被發現而得名。
該病毒首次被確認于1976年,其感染范圍包括人類和靈長類動物,具有極高的致死率。
埃博拉病毒的形態呈細長的絲狀結構,主要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體液(如血液、唾液、汗液等)傳播。
其嚴重的致病性和快速傳播能力使其成為一種全球公共衛生威脅。
為了應對埃博拉病毒的威脅,科學家們從20世紀末開始積極研發疫苗。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批準多種埃博拉疫苗用于高危地區的預防接種。
盡管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埃博拉病毒的感染仍然具有極高的致死率,尤其是在醫療資源匱乏的地區。
其流行不僅對公共衛生構成威脅,還對經濟和社會穩定造成深遠影響。
年份 | 事件 |
---|---|
1976年 | 首次在剛果的埃博拉河地區發現埃博拉病毒 |
2014年 | 埃博拉疫苗雛形問世 |
2015年 | 疫苗研發基本成熟,開始在高危地區推廣 |
埃博拉病毒是一種具有高度致命性的病毒,其防控需要全球合作與持續的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