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篩查與預防:方法與技術的演進
近年來,由于人乳頭狀瘤病毒(HPV)感染的增多,宮頸癌的發病率顯著上升,并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研究表明,宮頸癌具有較長的可逆轉癌前病變期,早期發現并及時治療后,其五年治愈率可達90%。因此,宮頸癌是一個可以預防和治愈的疾病,這使得篩查和預防顯得尤為重要。
1. 傳統巴氏涂片篩查方法
巴氏涂片篩查方法由希臘醫生Papanicolaou(巴氏)于20世紀40年代發明,是最早應用于宮頸癌篩查的技術。
方法
- 醫生用軟木刮板在宮頸處輕輕刮取脫落細胞。
- 將細胞涂抹在載玻片上,經過染色處理后,由病理醫生通過顯微鏡觀察并作出診斷。
優點
- 方法簡便,患者無痛苦,且成本較低。
- 適合大范圍人群普查。
缺點
2. CCT(計算機輔助閱片系統)
美國開發的“腦神經網絡模擬系統”用于掃描巴氏涂片,旨在提高篩查效率。
研究結果
- 初篩敏感性低于有經驗的專業病理醫生。
-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僅批準其用于實驗室質量控制。
現狀
2000年后,CCT逐漸被新一代細胞學自動掃描系統取代。
3. TCT(膜式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
20世紀90年代,TCT技術被引入以解決傳統巴氏涂片中細胞丟失和涂片質量差的問題。
方法
- 醫生將采集的細胞放入裝有細胞保存液的標本瓶中。
- 實驗室通過計算機程序控制制片過程,包括細胞混勻、負壓采集和轉移。
優點
- 清除了雜質,形成清晰的單層細胞涂片。
- 顯著提高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診斷率。
- 保存液可直接用于人乳頭瘤病毒(HPV)基因檢測。
4. 病毒學檢測:高危型HPV基因檢測
研究表明,HPV感染是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主要病因,99.8%的宮頸癌患者中可檢測到HPV病毒。
方法
優點
缺點
5. 陰道鏡檢查
當宮頸細胞學涂片檢查發現異常時,陰道鏡檢查可進一步確認病變。
方法
- 必要時取若干塊組織送病理檢查。
- 為手術治療提供依據。
結論
宮頸癌是可防可治的疾病,通過科學的篩查方法和技術手段,可有效降低其發病率和死亡率。
參考來源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