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病是一種嚴重的圍產期疾病,可能對胎兒和新生兒的健康產生重大影響。在某些情況下,溶血病可能導致胎兒夭折,因此需要高度重視。及時的產前檢測和產后診斷對于降低疾病風險、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新生兒溶血病是一種由母嬰血型不合引起的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病因是胎兒紅細胞攜帶的抗原來源于父親,而母體缺乏該抗原。當胎兒血液因某種原因進入母體血液時,母體免疫系統將胎兒紅細胞視為“外來物”,并產生相應的抗體。這些抗體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攻擊胎兒的紅細胞,導致紅細胞破壞(溶血)。
溶血病的臨床表現因溶血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常見癥狀:
嚴重溶血可能導致胎兒水腫綜合征(Hydrops Fetalis)。此時胎兒可能出現心率加快、呼吸困難,甚至胸腹腔積液。部分胎兒因水腫過重而死亡。
黃疸是新生兒溶血病最常見的表現之一。患兒通常在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明顯的皮膚和鞏膜黃染,需引起家長和醫務人員的注意。
由于髓外造血功能的過度活躍,大量溶血可能導致新生兒出現肝脾腫大的現象。
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降低新生兒溶血病風險的關鍵:
新生兒溶血病是一種可預防、可治療的疾病。通過規范的產前檢查和及時的干預措施,可以顯著降低其對胎兒和新生兒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