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波是心電圖中最先出現的波形,通常振幅較低且呈圓鈍形狀。它記錄了竇房結激發右心房和左心房的電活動。
在正常情況下,P波在aVR導聯外通常為直立,肢體導聯中P波的高度一般不超過0.25mV,胸前導聯中直立的P波高度不應超過0.15mV。P波的寬度通常不超過0.11秒。
QRS波群是緊隨P波之后出現的波群,振幅高但波形狹窄。它由q波(可能不存在)、R波和S波組成,代表了心室去極化過程,即心室開始收縮的電活動。
正常情況下,QRS波群的時間為0.08秒,可在0.06~0.10秒范圍內波動。若超過0.12秒,可能提示病理情況。
T波是QRS波群之后出現的波形,代表心室的復極化過程(即心室舒張),為下一次心室去極化做準備。
正常T波形態為圓滑且頂端自然,通常不對稱,表現為緩慢上升和略陡峭的下降。
在肢體導聯中,T波高度通常不超過0.5mV;在胸前導聯中,通常不超過1.0mV。異常高尖的T波可能提示心肌梗死早期或高鉀血癥。
U波是T波之后出現的微小波形,其臨床意義尚不明確,且并非在所有導聯中都顯而易見。
心電圖波形的分析對于評估心臟的電活動和診斷心臟疾病具有重要意義,需結合臨床表現和其他檢查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