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兩對半,又稱乙肝五項,是一種通過血清學標志檢測乙肝病毒的常規檢查方法。該檢查包括以下五項指標:
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殼物質,本身并沒有傳染性。其陽性結果通常提示體內存在完整的乙肝病毒顆粒。
乙肝表面抗體是人體在HBV自然感染后恢復期所產生的抗體,此時乙肝表面抗原(HBsAg)已經消失。抗-HBs的存在表明人體已對乙肝病毒產生了免疫力,不再容易感染乙型肝炎。據統計,我國約27.42%的人口攜帶這種抗體。
乙肝e抗原是由乙肝病毒內部產生的物質,可分泌到血液中。HBeAg陽性通常提示病毒具有活躍性,并且具有較強的傳染性。
乙肝e抗體是人體針對e抗原產生的一種蛋白物質。抗-HBe陽性通常提示病毒的傳染性減弱,病情進入恢復階段。然而,在某些情況下,乙肝病毒可能發生變異,此時血清中雖無HBeAg,但可檢測到抗-HBe。出現這種情況時,建議進一步檢測HBV-DNA以確認病毒是否仍然存在。
乙肝核心抗體分為兩種類型:
HBV-DNA是乙肝病毒的遺傳物質,存在于病毒的核心部位。HBV-DNA陽性通常與HBeAg陽性意義一致,是判斷病毒活躍性的重要指標。目前,抗病毒治療的療效評估主要以HBeAg和HBV-DNA的陰轉或定量顯著減少為標準。
乙肝兩對半檢查是診斷和評估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工具,通過分析五項指標及HBV-DNA,可有效判斷感染狀態、傳染性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