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其特點是皮膚上出現風團和瘙癢。根據其發病機制和表現形式,蕁麻疹可以分為多種類型。以下是蕁麻疹的主要分類及其特征描述。
皮膚劃痕蕁麻疹是對外來機械刺激(如搔抓、摩擦)引起的生理性反應增強。患者的皮膚在受到輕微刺激后,會產生風團和瘙癢癥狀。例如,緊束的腰帶、襪帶等接觸部位可能出現局部風團。
延遲性皮膚劃痕癥的特點是皮膚在受到刺激后6~8小時出現風團和紅斑,且風團可持續24~48小時。與普通皮膚劃痕蕁麻疹不同,遲發性皮損通常沿劃痕形成小段或點,損害較深或較寬,有時會向兩側擴展成塊狀。患者可能感到局部發熱和壓痛。
延遲性壓力性蕁麻疹的皮疹通常在局部皮膚受壓4~6小時后出現,并持續8~12小時。其表現為局部深在性疼痛性腫脹,可能伴隨寒戰、發熱、頭痛、關節痛、全身不適等癥狀,且可能出現輕度白細胞計數增多。腫脹部位類似血管性水腫,常見于掌跖和臀部區域。皮損發生前可能有24小時的潛伏期。
除上述三種主要類型外,還有以下更少見的蕁麻疹類型:
蕁麻疹的發病機制涉及復雜的免疫反應,可能與遺傳、環境、感染、食物過敏等多種因素相關。了解蕁麻疹的分類和特征,有助于臨床醫生進行準確診斷和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同時也能幫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預防癥狀的發生。
蕁麻疹類型多樣,表現各異,深入了解其分類和特征對于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