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常規檢查異常及其可能的健康意義
便常規檢查是評估消化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手段。當檢查結果出現異常時,可能提示受檢者存在某種病變或健康問題。因此,及時發現異常并查明病因至關重要。以下是便常規檢查中常見異常指標及其可能的健康意義。
1. 白細胞異常
在正常情況下,糞便中不應出現白細胞,或僅偶見少量白細胞。然而,當腸道發生炎癥時,可能會觀察到以下情況:
- 輕度腸炎:白細胞數量少于15個/高倍視野(HPF),呈分散分布。
- 細菌性痢疾:可見大量白細胞,甚至成堆出現的膿細胞。
2. 紅細胞異常
正常糞便中不應含有紅細胞。當下消化道發生炎癥或出血時,可能會檢測到紅細胞,其數量和分布可能提示不同的病因:
- 細菌性痢疾:紅細胞數量通常少于白細胞。
- 阿米巴痢疾:紅細胞數量多于白細胞,且可能成堆分布。
3. 綠色便
綠色糞便在以下情況下可能出現:
- 正常情況:食用大量綠色蔬菜后可能導致糞便呈綠色。
- 小兒腸炎:由于腸蠕動加快,糞便排出速度過快,膽綠素未完全轉化為糞膽原,導致糞便呈綠色。
4. 稀便或水樣便
稀便或水樣便常見于以下情況:
- 感染性腹瀉:如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感染。
- 消化不良:嬰幼兒腹瀉時,糞便常呈蛋花樣。
- 霍亂:患者糞便呈米湯樣水便。
5. 粘液便
粘液便的出現可能提示以下情況:
- 正常情況:糞便中可能混有少量黏液,但不易被發現。
- 小腸炎:黏液增多且與糞便混勻。
- 大腸炎:黏液附著于糞便表面。
- 血性黏液:多提示腸炎或腸道腫瘤。
總結
便常規檢查是發現消化系統疾病的重要工具,當檢查結果出現異常時,應及時就醫,進一步明確病因并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
參考來源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