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是一種常見的血液系統疾病,其中缺鐵性貧血在我國最為多見。對于輕度貧血患者,可以通過食療進行調節;但對于癥狀較為嚴重的患者,則需要及時使用藥物治療。以下是常見治療貧血的藥物分類及其使用注意事項。
鐵劑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主要藥物,通過補充鐵元素促進血紅蛋白的合成。
硫酸亞鐵片為二價鐵,易于吸收,療效顯著。與胃蛋白酶合劑或維生素C同服可促進吸收,但與四環素類藥物并用會妨礙吸收。
使用注意事項:
富馬酸亞鐵片含鐵量較高,吸收迅速,副作用較少,可用于治療各種缺鐵性貧血。
禁忌癥:
枸櫞酸鐵銨溶液為三價鐵,吸收率不如硫酸亞鐵片,但無胃腸道刺激性,適用于兒童及不能吞服藥片的患者。
注意事項:
維生素類藥物主要用于因維生素缺乏引起的貧血,如巨幼細胞性貧血。
葉酸參與氨基酸及核酸的合成,與維生素B12共同促進紅細胞的生成和成熟,適用于妊娠期及嬰兒型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注意事項:
維生素B12對骨髓造血功能及肝臟功能有一定作用,主要用于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及惡性貧血。
注意事項:
一種新型維生素B12,主要用于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及營養不良性貧血。
注意事項:
含有維生素B12、葉酸等成分,用于惡性貧血,但作用較弱。
如潑尼松、地塞米松等,具有免疫抑制作用,適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及球形紅細胞增多癥。
如丙酸睪酮、司坦唑、達那唑等,用于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及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伴發的貧血。
副作用:
一種生物調節劑,主要用于治療腎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及白血病等。
副作用:
可刺激骨髓生成紅細胞,主要用于再生障礙性貧血及腎性貧血。
注意事項:
不同類型的貧血藥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機制,患者應根據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切勿自行用藥,建議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