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產的主要臨床表現及其影響
概述
難產是指分娩過程中由于母體或胎兒因素導致的產程異常或停滯,可能對母嬰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其主要臨床表現包括產程進展緩慢、胎先露部不下降、宮口擴張停滯或緩慢、宮頸水腫以及尿潴留等。
母體方面的變化
1. 一般情況
產程延長可能導致產婦出現以下癥狀:
- 煩躁不安、乏力、進食減少。
- 口干、唇裂、齒垢明顯,舌苔黃厚,甚至體溫升高。
- 嚴重情況下,可能出現腸脹氣或尿潴留。
2. 產科情況
產力異常可能表現為:
- 宮縮高峰時,宮底部肌壁出現凹陷或子宮收縮過強、過頻。
- 宮頸水腫或宮頸擴張緩慢、停滯。
- 胎先露部下降延緩,甚至在宮縮時胎先露部不下降。
- 嚴重情況下,子宮下段可能極度拉長,出現病理縮腹環并伴有局部壓痛。
胎兒方面的變化
1. 胎頭水腫或血腫
產程進展緩慢或停滯可能導致胎頭先露部軟組織長時間受到產道擠壓,從而引發以下情況:
- 胎頭水腫(又稱產瘤)。
- 胎頭在產道中被擠壓、牽拉,導致骨膜下血管破裂,形成胎頭血腫。
2. 胎兒顱骨縫過度重疊
分娩過程中,胎兒顱骨縫輕度重疊有助于頭顱變形和胎頭娩出。然而,骨產道相對狹窄或產程延長時,可能出現:
- 胎兒顱骨縫過度重疊,提示明顯頭盆不稱。
- 此時,應選擇剖宮產結束分娩。
3. 胎兒窘迫
特別是在第二產程延長的情況下,胎兒可能出現窘迫,表現為胎心率異常等。
結論
難產對母嬰健康可能造成嚴重影響,需及時識別并采取適當的干預措施,如剖宮產,以確保母嬰安全。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