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破裂:原因、分類與臨床特征
子宮破裂是一種產科急癥,常見于難產、高齡多產或子宮曾經手術或受損的產婦。根據其發生原因,可分為無瘢痕子宮破裂和瘢痕子宮破裂。以下內容將詳細探討子宮破裂的主要原因、分類及其臨床特點。
主要原因
(1) 梗阻性難產
梗阻性難產是子宮破裂的最常見原因,通常由以下因素引起:
這些因素會阻礙胎先露下降,導致子宮下段被迫拉長變薄,最終發生破裂。破裂部位多位于子宮下段。
(2) 子宮瘢痕破裂
子宮瘢痕破裂的主要原因包括:
- 剖宮產術后瘢痕
- 子宮肌瘤剝除術后瘢痕
- 子宮破裂或穿孔修補術后瘢痕
- 子宮畸形矯形術后瘢痕
妊娠期間,子宮的機械性牽拉可能導致瘢痕處破裂。此外,胎盤植入或穿透性胎盤也可能引發自發性子宮破裂。近年來,剖宮產術的增加使瘢痕子宮破裂的發生率有所上升。
(3) 濫用宮縮劑
宮縮劑(如縮宮素、米索前列醇)的濫用是子宮破裂的另一重要原因。以下因素可能導致宮縮劑相關的子宮破裂:
- 藥物劑量過大或給藥速度過快
- 子宮頸不成熟
- 胎位不正或梗阻性難產
- 用藥期間對產程觀察不仔細
(4) 陰道助產手術損傷
不當的陰道助產手術可能導致子宮破裂,包括:
- 宮口未開全時強行進行產鉗術或臀牽引術
- 忽略性橫位內倒轉術
- 毀胎術
- 人工剝離胎盤術等操作不當
(5) 子宮畸形和子宮壁發育不良
如雙角子宮或單角子宮等子宮畸形,可能增加子宮破裂的風險。
(6) 子宮本身病變
多產、多次刮宮史、感染性流產史、宮腔感染史、人工剝離胎盤史或葡萄胎史等因素可能導致子宮內膜和肌壁受損,妊娠后胎盤植入或穿透,最終引發子宮破裂。
分類
子宮破裂的分類主要依據破裂原因、發生時間、部位和程度等因素。
(1) 按破裂原因分類
- 自發性子宮破裂:多見于產前,常發生于瘢痕子宮或子宮發育不良(如雙角子宮)。
- 創傷性子宮破裂:多見于產時,由手術或外力引起。
(2) 按破裂發生時間分類
- 妊娠期子宮破裂:多見于瘢痕子宮或子宮發育不良。
- 分娩期子宮破裂:多見于經產婦,常因梗阻性難產、手術創傷或縮宮素使用不當引起。
(3) 按破裂部位分類
- 子宮體部破裂:多見于宮體部瘢痕、胎盤植入或子宮發育不良。
- 子宮下段破裂:多見于梗阻性難產或不當的陰道助產。
(4) 按破裂程度分類
- 完全性子宮破裂:子宮壁全層裂開,子宮腔與腹腔相通,胎兒和胎盤可能嵌頓于破裂口或進入腹腔。
- 不完全性子宮破裂:子宮肌壁部分或全層破裂,但漿膜層完整,常形成闊韌帶內血腫。
結論
子宮破裂是產科中嚴重的并發癥,其預防需關注高危因素并謹慎處理產程。
參考文獻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