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其治療需要長期堅持服藥。然而,由于對疾病和藥物知識的缺乏,不少患者在服用降壓藥的過程中容易陷入誤區,影響治療效果甚至加重病情。以下總結了高血壓患者在服用降壓藥時的八大常見誤區,并提供正確的應對方法。
部分患者在首次服用降壓藥時可能出現心慌、頭暈甚至癥狀加重的現象,這被稱為“首劑綜合征”,尤其在老年患者中更為常見。這種反應通常是機體對藥物的初步適應過程。
正確做法:初次服藥時應從小劑量開始(通常為常用量的1/3),逐漸增加至治療劑量。如果不適癥狀持續,應及時咨詢醫生調整方案。
有些患者認為價格高的藥物效果更好,因此傾向于選擇昂貴的降壓藥。但事實上,藥物的價格與療效并不完全成正比。
正確做法:根據醫生建議選擇適合自身病情的藥物。一些價格較低的常用降壓藥同樣具有良好的療效。
部分患者在血壓恢復正常后便停止服藥,認為病情已經痊愈。然而,這種做法可能導致血壓反彈,甚至引發嚴重并發癥。
正確做法:即使血壓恢復正常,也應在醫生指導下逐步減少藥物劑量,而非自行停藥。
有些人在體檢中發現血壓偏高,但由于沒有明顯癥狀便忽略不管。然而,高血壓的癥狀并不總是與血壓水平成正比。
正確做法:即使沒有癥狀,也應定期監測血壓,并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
快速降壓可能導致心、腦、腎供血不足,誘發嚴重后果。
正確做法:降壓應以平穩為主,避免血壓波動過大。
部分患者認為增加藥量或種類可以更快降壓,但這可能導致嚴重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正確做法:嚴格按照醫生處方服藥,不擅自調整劑量或增加藥物種類。
降壓藥可能存在一定副作用,如嗜睡、頭暈等。一些患者因此對藥物失去信心,停止服藥,導致血壓失控。
正確做法:若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咨詢醫生調整藥物,而非擅自停藥。
人體血壓在夜間會自然下降,睡前服藥可能導致血壓過低,增加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風險。
正確做法:根據醫生建議調整服藥時間,避免在臨睡前服用降壓藥。
科學合理地服用降壓藥是控制高血壓的關鍵,患者應避免上述誤區,遵循醫生指導,確保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