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惡露不凈:原因、危害及應對措施
什么是惡露不凈?
惡露不凈,又稱惡露延長,是指產后6周內惡露未完全排凈,或伴有不規律的子宮出血。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的產婦,都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尤其是剖宮產后的產婦更易發生。惡露不凈與產婦的產后休養情況以及是否進行母乳喂養密切相關。
惡露的正常過程
正常產褥期為42天,惡露是子宮蛻膜脫落后排出的分泌物,包含血液、壞死的蛻膜組織、白細胞和表皮細胞。惡露通常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 血性惡露:持續3~4天,呈紅色,含有血腥味但無臭味。
- 漿液性惡露:持續約10天,顏色逐漸變淡,呈粉紅色或淡黃色。
- 白色惡露:持續約三周,呈白色或乳白色,逐漸減少直至消失。
惡露不凈的危害
惡露不凈可能引發以下危害:
- 感染風險:惡露長期滯留可能導致局部和全身感染,嚴重者可能發展為敗血癥。
- 切口感染或愈合不良:對于剖宮產產婦,惡露不凈可能引起切口感染、裂開或愈合不良,甚至需要切除子宮。
- 晚期產后出血:惡露不凈可能導致晚期產后出血,嚴重時可能引發大出血或休克,危及生命。
如何應對惡露不凈?
如果發現惡露不凈,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 密切觀察惡露的顏色、氣味和量的變化,若發現異常(如惡臭或大量出血),應立即就醫。
- 保持個人衛生,勤換內褲和衛生巾,避免感染。
- 遵醫囑服用促進子宮收縮的藥物(如適用)。
- 適當活動,促進子宮復原,但避免過度勞累。
為何提倡自然分娩?
自然分娩通常對子宮的恢復更有利,惡露排出的過程較為順暢,發生惡露不凈的概率較低。因此,除非特殊情況,提倡自然分娩。
結論
惡露不凈是一種需要引起重視的產后問題,產婦應加強自我觀察,及時就醫,并注意個人衛生和產后休養,以確保身體的全面恢復。
參考來源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