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易患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及預防措施
羊水栓塞是一種罕見但極為危險的產科并發癥,其發病迅速且死亡率極高。了解哪些孕婦更容易患上羊水栓塞,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對降低其發生率具有重要意義。
什么是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過程中,羊水中的胎兒細胞、胎脂或胎便等物質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導致急性過敏反應、心肺功能衰竭或凝血功能障礙的嚴重情況。此病發病率低,但病情兇險,需引起高度重視。
易患羊水栓塞的高危人群
以下是臨床上被認為較易發生羊水栓塞的孕婦類型:
- 高齡產婦:年齡超過35歲的產婦發生羊水栓塞的幾率較高,且年齡越大,風險越高。
- 多次生產的產婦:生產次數越多(如三胎及以上),發生羊水栓塞的風險越高。
- 胎盤早剝的孕婦:胎盤早期剝離會增加羊水中的物質進入母體血液的可能性,從而提高發病風險。
- 胎兒死亡宮內的孕婦:胎兒在子宮內死亡時間越長,羊水栓塞的風險越高。
- 胎兒窘迫的孕婦:胎兒窘迫時,羊水中常含有胎便,加之強烈的產痛,易誘發羊水栓塞。
- 使用催生素的孕婦:催生素引發的強烈宮縮可能增加羊水栓塞的發生概率。
羊水栓塞的臨床后果
根據醫院統計數據,羊水栓塞的主要致死原因包括:
- 75%的產婦因心臟或肺臟功能受損導致死亡。
- 25%的產婦因凝血功能障礙導致死亡。
因此,臨床治療的重點在于迅速解決心肺功能問題,同時處理凝血障礙。
預防羊水栓塞的建議
為了降低羊水栓塞的發生風險,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產檢,及時發現和處理胎盤早剝、胎兒窘迫等高危因素。
- 盡量避免高齡妊娠,特別是超過35歲后應更加謹慎。
- 合理使用催生素,避免不必要的強烈宮縮。
- 對于多次生產的孕婦,應加強監護和分娩管理。
結論
羊水栓塞是一種極為危險的產科并發癥,但通過識別高危人群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可以顯著降低其發生率。
參考來源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