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的護理措施及相關要點
胎膜早破是一種高危妊娠并發癥,可導致早產率升高、圍生兒病死率增加,以及宮內感染和產褥感染風險的顯著提升。一旦確診胎膜早破,需采取多方面的護理措施,以保障母嬰安全。以下是胎膜早破的護理要點及相關內容。
1. 減輕焦慮,配合治療
胎膜早破會使孕婦及家屬產生焦慮情緒,因此需要醫護人員與家屬密切溝通:
- 向孕婦及家屬說明胎膜早破的現狀及可能的處理措施。
- 指導孕婦配合治療與監護,協助其進行生活護理。
- 通過心理疏導減輕孕婦的焦慮情緒,增強其信心。
2. 防止臍帶脫垂,促進圍生兒健康
胎膜破裂后,臍帶可能因羊水流失而脫出宮頸口,甚至降至陰道外,稱為臍帶脫垂。這種情況可能危及胎兒生命,需及時處理:
- 破膜后立即進行肛查或陰道檢查,評估胎先露部位、宮口擴張情況及是否存在臍帶脫垂。
- 若宮口未完全擴張且先露部未入盆,應立即臥床,采取抬高臀部的側臥位,避免灌腸。
- 密切監測胎心音,確保胎兒狀況穩定。
- 若發現臍帶脫垂,宮口未開全時需立即吸氧,并在無菌條件下將臍帶送回宮腔,準備剖宮產;若宮口已開全,應協助立即助產。
3. 防感染
胎膜早破后感染風險增加,需采取以下措施:
- 保持外陰清潔,每日用溫水擦洗外陰兩次,并勤換消毒衛生墊。
- 觀察羊水的量、性質、顏色及氣味,注意是否混有胎糞,尤其是頭先露的情況。
- 每日測量體溫4次,若體溫升高、白細胞計數增加或血清C-反應蛋白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宮內感染,應立即處理。
- 絕對臥床休息,盡量減少肛查或陰道檢查,必要時需在無菌條件下進行。
- 若破膜超過12小時,可考慮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超過24小時尚未臨產,應根據醫囑采取引產措施。
4. 防早產
胎膜早破可能引發早產,尤其是妊娠37周前發生的情況,需采取以下策略:
- 在妊娠37周前發生胎膜早破時,應在預防感染和臍帶脫垂的基礎上進行保守治療。
- 保守治療期間盡量避免干擾,減少肛查和陰道檢查。
- 定期監測胎兒狀況,評估其在宮內的健康情況;如發現異常,應及時報告醫生并終止妊娠。
結論
胎膜早破是一種需要高度關注的妊娠并發癥,通過科學的護理措施和及時的醫療干預,可有效降低母嬰風險,確保安全分娩。
參考來源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