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通常在出生后幾天內出現。根據其性質,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是正常的生理過程,而病理性黃疸則可能預示著潛在的健康問題,需要及時干預。
生理性黃疸一般發生在足月新生兒出生后2~3天。此時,嬰兒的皮膚會呈現淺黃色,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并略帶黃色,尿液稍黃但不會染色尿布。通常情況下,黃疸在出生后2~4天達到高峰,并在1周左右自然消退。
父母在觀察新生兒黃疸時,應在自然光線下進行,以避免因室內光線暗或燈光影響而導致誤判。
與生理性黃疸不同,病理性黃疸通常表現為迅速出現且程度較重,可能伴隨其他癥狀,如肌張力低下、嗜睡、吸吮反射減弱、發燒或嘔吐等。這種情況需要立即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父母應密切觀察新生兒黃疸的發生時間、部位、程度變化,以及是否伴隨其他癥狀。如果發現異常,應立即咨詢醫生。及時診斷和治療對于避免潛在的并發癥至關重要。
新生兒黃疸是常見現象,但父母需注意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黃疸,及時觀察和判斷,確保寶寶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