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是連接母體與胎兒的重要通道,通過它,胎兒能夠獲得營養并排出代謝廢物。出生后,臍帶會在根部被結扎并剪斷,通常在出生后7-10天內,臍帶殘端會自然脫落。然而,在斷臍過程中,如果護理不當,可能會導致新生兒臍炎的發生。
新生兒臍炎是一種由于臍帶傷口處理不當,細菌侵入并繁殖引起的感染。輕度臍炎表現為臍部滲液、滲血或膿液凝結。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局部紅腫、膿液增多,甚至組織腐爛并伴有臭味。嚴重情況下,細菌可能通過血液循環引發敗血癥,危及新生兒生命。
為了預防新生兒臍炎,家長需要參與日常護理并掌握正確的消毒和護理方法。以下是具體的預防與護理措施:
僅對表面消毒是不夠的,必須從臍部根部開始,由內向外環形徹底清洗消毒。
臍帶脫落后,需觀察臍窩內是否有櫻紅色肉芽腫增生。可使用10%硝酸銀溶液燒灼處理,避免肉芽過長延誤治療。
避免在家中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剪刀或其他工具剪斷臍帶,以免感染破傷風。
護理嬰兒臍部前,家長需先洗手,并注意保持嬰兒腹部的溫暖。
新生兒臍帶護理是預防臍炎的重要環節,科學的護理方法和及時的觀察處理能夠有效保障新生兒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