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敗血癥:癥狀、致病菌與臨床表現
背景信息
新生兒敗血癥是一種由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環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常威脅新生兒的生命安全。其癥狀復雜多樣,與致病菌的種類、數量、毒力以及新生兒的免疫能力密切相關。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抗生素的廣泛應用,致病菌的種類和感染特征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常見致病菌
新生兒敗血癥的致病菌種類繁多,常見的包括:
- 金黃色葡萄球菌
- 溶血性鏈球菌
- 肺炎鏈球菌
- 大腸桿菌
- 腦膜炎雙球菌
- 綠膿桿菌
- 變形桿菌
- 沙門菌屬
- 克雷白菌屬
近年來,革蘭陽性球菌引起的敗血癥有所下降,而革蘭陰性桿菌、厭氧菌和真菌所致的病例逐漸增多。這一變化與血管插管、體內異物置入等醫療技術的普及以及抗生素的濫用密切相關。
新生兒敗血癥的臨床表現
新生兒敗血癥的早期癥狀常不典型,尤其是早產兒。以下是常見的癥狀分類及其表現:
1. 感染中毒癥狀
- 起病急驟,表現為畏寒怕冷,隨之出現突然高熱,熱型不定(弛張熱或稽留熱)。
- 體弱、重癥營養不良或小嬰兒可能無發熱,甚至體溫低于正常。
- 其他表現包括四肢末梢厥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壓下降,以及黃疸(嬰幼兒)。
2. 皮膚損傷
- 部分患兒出現瘀點、瘀斑、猩紅熱樣皮疹或蕁麻疹樣皮疹。
- 腦膜炎雙球菌敗血癥可見大小不等的瘀點或瘀斑。
- 猩紅熱樣皮疹常見于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癥。
3. 胃腸道癥狀
- 表現為嘔吐、腹瀉、腹痛,嚴重者可能出現嘔血、便血。
- 中毒性腸麻痹或脫水、酸中毒也可能發生。
4. 關節癥狀
- 部分患兒出現關節腫痛、活動障礙或關節腔積液,通常發生在大關節。
5. 肝脾腫大
- 以嬰幼兒多見,表現為輕度或中度腫大。
- 部分患兒可能并發中毒性肝炎。
- 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肝臟膿腫時,肝臟壓痛明顯。
6. 其他癥狀
- 重癥患兒可能出現心肌炎、心力衰竭、意識模糊、嗜睡、昏迷、少尿或無尿等癥狀。
- 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癥常見多處遷徙性病灶;革蘭陰性菌敗血癥易并發休克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
診斷與檢測
診斷新生兒敗血癥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瘀點、瘀斑、膿液、腦脊液、胸腹水等樣本可直接涂片、鏡檢尋找細菌。
結論
新生兒敗血癥是一種危及生命的嚴重感染,早期識別和及時治療至關重要。了解其癥狀和致病菌特征有助于提高診斷準確性和治療效果。
參考來源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