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寶患病時,許多父母常依據自身未經認證的經驗進行治療,媽媽們需警惕陷入治療誤區,以免加重寶寶病情。以下是媽媽們常犯的錯誤:
“復方”意味著一種藥中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復方止咳感冒藥屬于“治標不治本”的藥物,它不會消除病因,僅能緩解因感冒產生的咳嗽、流鼻涕等不適癥狀。不同藥廠可能生產含相同成分的復方止咳感冒藥,但在藥店出售時商品名不同,這很容易導致重復用藥,進而引發過量中毒。例如,有些家長可能在未仔細查看成分的情況下,給寶寶同時服用了兩種不同品牌但成分相似的復方止咳感冒藥,增加了用藥風險。
“消炎藥”即抗生素。抗生素實際上是針對細菌感染的,而非針對感冒病毒。相關醫學研究表明,90%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通常感冒時不要使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往往會導致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使后續治療更加困難。比如,臨床上經常會遇到一些因濫用抗生素導致病情反復且難以治療的案例。
部分父母可能沒有正確認識到發燒是機體免疫力在發揮作用,誤以為高燒是嚴重疾病,從而選擇打退燒針這種“速戰速決”的方式。退燒針的作用機理是抑制發熱中樞,實際上這抑制了寶寶的免疫力,使寶寶身體無法有效對抗疾病,病毒更容易在體內造成感染。
咳嗽本身并非疾病,而是多種呼吸道疾病發生時的一種癥狀,是身體自我保護的方式,通過咳嗽可將呼吸道內的異物或分泌物排出體外。如果強行給寶寶服用止咳感冒藥,會導致痰液滯留體內,反倒容易引起肺炎等更嚴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綜上所述,媽媽們在寶寶患病時應避免這些常見誤區,科學合理地進行護理和治療。
參考權威站點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