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癥狀、原因及治療
背景信息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是一種常見于早產兒的呼吸系統疾病,主要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質(Surfactant)缺乏所致。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是一種由肺泡細胞分泌的脂蛋白復合物,能夠降低肺泡表面張力,維持肺泡的正常擴張。由于早產兒的肺部尚未完全發育,表面活性物質的缺乏會導致肺泡萎陷,進而引發呼吸困難。
主要癥狀
- 呼吸困難:多在出生后6~12小時內出現,逐漸加重。
- 呻吟和煩躁:患兒可能表現出持續的呻吟聲及煩躁不安。
- 呼吸暫停:嚴重病例中可能出現間歇性呼吸暫停。
- 皮膚顏色異常:由于缺氧,皮膚呈青紫或灰白色。
- 鼻翼搧動:吸氣時鼻翼明顯擴張。
- 胸廓變化:初期胸廓可能隆起,隨后因肺不張加重而下陷,尤其在腋下區域明顯。
- 吸氣性凹陷:胸廓軟組織在吸氣時出現凹陷,尤以肋緣下和胸骨下端為顯著。
- 肺部聽診異常:呼吸音減弱,吸氣時可聽到細濕啰音。
病程特點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病情進展因個體情況而異。病情較輕的患兒可能在出生后24~48小時內發病,呼吸困難不明顯,皮膚青紫程度較輕,經過治療后通常在3~4天內好轉。嚴重病例中,患兒可能在出生后72小時內因嚴重缺氧而死亡。
疾病性質與預后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是一種自限性疾病,意味著其病程在一定條件下可能自行緩解。這主要與肺的發育程度有關。如果患兒能夠撐過出生后的前三天,肺部將持續發育,表面活性物質的分泌逐漸增加,病情也會隨之好轉。
治療與護理
- 氧療:通過供氧緩解缺氧癥狀,但需注意氧濃度以避免氧中毒。
- 表面活性物質替代療法:通過氣管內注射人工合成的表面活性物質,幫助恢復肺泡功能。
- 機械通氣:對于嚴重病例,可能需要使用機械通氣支持。
- 監測與護理:密切監測患兒生命體征,提供適當的支持性護理。
預防措施
- 孕期管理:盡量延長妊娠時間,避免早產。
- 產前激素治療:對于有早產風險的孕婦,給予糖皮質激素可促進胎兒肺部成熟。
結論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是一種與肺發育不成熟密切相關的疾病,早期識別和及時治療對于改善預后至關重要。
參考來源
UpToDate -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