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黃疸是新生兒中較為常見的現象,尤其在早產兒中更為多見。大多數早產兒的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出生后2至3天出現,4至6天達到高峰,10至14天逐漸消退。然而,也有少部分早產兒黃疸可能持續3至4周,需引起家長的關注。
黃疸是由于血清膽紅素水平升高導致的皮膚、黏膜及鞏膜發黃。雖然大部分生理性黃疸屬于正常現象,但若持續時間過長或程度嚴重,則可能提示病理性問題,需要及時就醫。
若早產兒黃疸持續超過4周,應及時就醫。建議家長在自然光線下觀察孩子的皮膚和眼白,以避免因室內燈光或其他環境因素干擾判斷。
重癥黃疸通常在出生后24小時內出現,血清膽紅素水平超過255微摩爾/升。若早產兒在醫院接受治療后黃疸逐漸減輕,但在出院后又出現或加重,尤其伴隨精神癥狀(如嗜睡、反應遲鈍),應立即就醫。
建議家長記錄寶寶的黃疸變化情況,包括出現時間、變化趨勢及相關癥狀。這不僅有助于護理人員的判斷,也為后續護理積累經驗。
黃疸過高可能引發核黃疸,導致嚴重后遺癥,包括手足徐動、聽力障礙、牙釉質發育不良及眼球運動障礙。因此,家長需密切關注寶寶的健康狀況,及早干預。
早產兒黃疸是常見但需重視的問題,家長應密切觀察寶寶的黃疸變化,及時記錄并在必要時就醫,以確保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