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黃疸與新生兒黃疸:癥狀、類型及應對措施
什么是黃疸?
黃疸是由于體內膽紅素水平升高導致皮膚、眼白(鞏膜)和其他組織變黃的一種癥狀。它可以發生在不同年齡段,其表現形式和原因可能有所不同。在成年人和新生兒中,黃疸的癥狀、類型及處理方式也存在顯著差異。
成年人黃疸的癥狀與特點
成年人黃疸通常是由肝臟疾病、膽道阻塞或溶血性疾病引起的,其主要癥狀包括:
- 皮膚、鞏膜、尿液、痰、汗液和淚液變黃。
- 大便顏色發生改變(如變淺或呈黏土色)。
- 通常不會導致唾液變色。
- 伴隨癥狀可能包括腹脹、腹痛、厭食、惡心嘔吐、腹瀉或便秘。
成年人黃疸的出現通常提示潛在的健康問題,如肝炎、膽結石或膽管癌,因此需要及時就醫進行診斷和治療。
新生兒黃疸的分類與癥狀
新生兒黃疸是一種常見現象,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種類型。
1. 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的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其特點包括:
- 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現。
- 表現為皮膚、黏膜和白眼球發黃。
- 一般在1-2周內消退,早產兒可能持續至第3周。
生理性黃疸無需特別治療,但家長需密切觀察其變化。
2. 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較為嚴重,可能危及新生兒的生命,其特點包括:
- 出生后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疸。
- 黃疸持續時間超過2-3周,甚至加重或復發。
- 黃疸現象比生理性黃疸更明顯。
- 伴隨嗜睡、吸奶無力、肌張力減退等癥狀。
- 嚴重者可能出現尖叫、抽搐、呼吸衰竭或核黃疸。
病理性黃疸需要立即就醫,避免引發腦癱、智力發育障礙等后遺癥。
如何應對新生兒黃疸?
家長在發現新生兒黃疸時,應采取以下措施:
- 觀察黃疸的發病時間和變化趨勢。
- 及時帶寶寶到醫院進行血清膽紅素檢測。
- 遵循醫生建議進行光療或換血治療(如有必要)。
- 確保寶寶攝入充足的母乳或配方奶以促進膽紅素排泄。
總結
黃疸是成年人和新生兒中常見的癥狀,其原因和處理方式因年齡和具體情況而異。及時識別和治療病理性黃疸對于避免嚴重后果至關重要。
參考來源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