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種高度傳染性的疾病,主要由腸道病毒引起,常見的病原體包括柯薩奇病毒和腸道病毒71型。病菌主要通過口腔進入腸道,傳播途徑包括:
由于傳播途徑多樣,手足口病在幼兒園、學校等兒童聚集場所容易引起小范圍流行。
了解手足口病的早期癥狀有助于家長及時發現并采取措施。以下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癥狀及其發展過程:
潛伏期:手足口病通常有3-7天的潛伏期。在此期間,部分抵抗力較強的兒童可能不會發病,依靠自身免疫力即可抵抗病毒。
發熱癥狀:抵抗力較弱的兒童可能會出現發熱,體溫通常較高,并伴隨頭痛、咳嗽和流涕等癥狀。發熱可能持續數天,體溫越高,病程越長,病情也可能更嚴重。
皮疹與水泡:發熱1-2天后,患兒可能在口腔黏膜、嘴唇、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現紅色小丘疹,這些丘疹隨后發展為小水泡。水泡破裂后容易形成潰瘍,導致患兒疼痛、哭鬧、拒絕進食,并伴有流口水的現象。
在確診手足口病后,家長應采取以下措施進行護理:
大多數情況下,手足口病可以通過科學護理在一周內痊愈,不會留下后遺癥。
手足口病雖然傳染性強,但通過早期發現和科學護理,大多數患兒可以快速康復。家長應重視衛生習慣的培養,并在疾病流行季節加強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