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攢肚兒”是指母乳喂養的寶寶在2個月左右可能出現大便次數減少的現象,通常表現為糊狀大便。這種情況在母乳喂養的寶寶中較為常見,通常無需過度擔心。然而,新的研究表明,這種現象可能與母乳量剛好滿足或略微不足寶寶需求有關。因此,采取適當措施調整大便次數至每天1~2次,有助于滿足嬰兒期快速新陳代謝的需求,并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從而預防未來便秘的發生。
“攢肚兒”現象通常在寶寶2個月左右開始出現,此時可以嘗試訓練寶寶定時排便。例如,每天早晚固定時間幫助寶寶排便,這有助于盡早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寶寶不配合,不要強行執行,以免造成心理壓力。
腹部按摩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幫助寶寶順利排便。具體方法如下:
對于體型較胖的寶寶,可以在兩次喂奶之間適量喂一些白開水、菜水或果水。待寶寶滿6個月后添加輔食,這種大便減少的情況通常會得到改善。
如果寶寶的大便次數減少,同時體重增長不理想,可能是母乳不足導致的。此時可以適量增加配方奶的喂養量。如果寶寶已滿3個月,還可以嘗試添加少量大米湯,以改善大便狀況。
在寶寶吃奶后20~30分鐘,可以嘗試以下方法刺激肛門幫助排便:
寶寶“攢肚兒”是一種常見現象,家長無需過度擔憂。通過定時排便訓練、腹部按摩、適量增加水分和奶量,以及必要時的肛門刺激,可以有效幫助寶寶改善大便狀況,滿足其生長發育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