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通常發生在嬰兒出生后的幾天內。它的主要表現是皮膚和眼白發黃。這種情況通常是由體內膽紅素水平升高引起的。
在胎兒期,新生兒的代謝功能主要依賴母體完成,其中包括廢物的排除。然而,出生后,新生兒需要獨立完成這些代謝過程。
膽紅素是一種由紅細胞分解產生的廢棄物,通常通過肝臟代謝并排出體外。如果膽紅素在體內積累過多或未能及時排出,就會導致黃疸的發生。
膽紅素的濃度與黃疸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醫學上通常用黃疸指數來表示膽紅素的濃度。例如,當膽紅素濃度為10mg/dl時,黃疸指數也為10。
新生兒黃疸通常通過血液檢測膽紅素水平來監測。如果黃疸指數過高,可能需要采取光療、換血或藥物治療等干預措施。
黃疸類型 | 出現時間 | 處理方式 |
---|---|---|
生理性黃疸 | 出生后2-3天 | 通常無需干預 |
病理性黃疸 | 出生后24小時內或持續時間較長 | 需要醫療干預 |
新生兒黃疸是一個常見且通常無害的現象,但需要密切監測膽紅素水平,以確保嬰兒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