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肺不張:病因、機制及相關因素
概述
肺不張是一種常見于小兒的肺部疾病,尤其在新生兒和嬰幼兒中發病率較高。其主要特征是部分肺組織因氣體吸收受阻或外力壓迫而塌陷,導致肺部功能受損。該病的病因多種多樣,涉及感染、阻塞性病變及其他全身性疾病。
主要病因
1. 外力壓迫肺實質或支氣管
- 胸廓運動障礙:如胸腔積液、氣胸等導致肺部擴張受限。
- 膈肌運動障礙:膈肌功能異常可能影響肺部正常擴張。
- 氣管受外力壓迫:腹腔積液或腫瘤可能壓迫氣管,間接引發肺不張。
2. 支氣管或細支氣管內的梗阻
- 異物阻塞:如牛奶、米飯等食物顆粒誤入氣管,導致支氣管堵塞。
- 支氣管炎癥:感染引起支氣管粘膜腫脹和分泌物增多,可能阻塞氣道。
- 呼吸道狹窄:小兒呼吸道解剖結構較狹窄,容易因炎癥或分泌物堵塞。
- 常見誘因:肺炎、支氣管炎、百日咳、麻疹等感染性疾病;支氣管哮喘導致的支氣管粘膜腫脹和平滑肌痙攣。
3. 非阻塞性肺不張
這種類型的肺不張通常與患兒的體質或基礎性疾病相關。可能涉及先天性心臟病、肺部發育不全或其他全身性疾病。
新生兒肺不張的特殊原因
新生兒肺不張的病因可能與以下因素相關:
- 肺發育不全:早產兒肺部發育尚未成熟,容易出現肺不張。
- 吸入性肺炎:羊水、胎糞等吸入可能引發肺部感染和不張。
- 先天性異常:如膈疝、肺囊性病變等。
疾病相關背景
肺不張在小兒中常見于以下疾病或情況:
- 毛細支氣管炎
- 支氣管哮喘
- 支氣管淋巴結結核
- 多發性神經根炎
- 手術后并發癥
總結
肺不張在小兒中較為常見,其病因復雜多樣,包括外力壓迫、支氣管阻塞及非阻塞性因素。早期識別和處理對改善預后至關重要。
參考資料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