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茸草:特性、分布與藥用價值
概述
鹿茸草(學名:Scrophularia ningpoensis),為玄參科鹿茸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形態獨特、藥用價值廣泛而受到關注。
別名
鹿茸草在不同地區有多種別名,包括:
- 千年艾(《廬山志》)
- 千重塔(《植物名實圖考》)
- 瓶兒蜈蚣草、山門穹(《杭州藥植志》)
- 千層矮、龍須草、白路箕、毛茵陳、白絲草、土茵陳(《湖南藥物志》)
- 梔子草、牙痛草、白頭翁、六月霜(《江西草藥》)
- 白山艾、白龍骨、白杉笠、千層樓(《福建中草藥》)
- 千年春(江西《草藥手冊》)
- 千年霜、滿山白、白頭毛、白雞毛、四季青、瓜子草、老鼠牙草(《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植物特性
鹿茸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主要特征包括:
- 根部:主根木質化。
- 莖部:莖多數,密集叢生,整體呈綠色,下部有少量綿毛,節間較短,表面有短柔毛或無毛。
- 葉片:葉交互對生,有時互生;莖下部葉呈鱗片狀,節間短,互相覆蓋呈覆瓦狀;向上逐漸變大,呈條形或條狀披針形。
- 花朵:花單生于莖上部葉腋,形成總狀花序;子房長卵形,花柱頂端彎曲,柱頭呈頭狀。
- 果實與種子:蒴果卵形,被宿萼包裹,室背開裂,種子多數,呈扁橢圓形。
分布與生長環境
鹿茸草主要分布在中國的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等地,通常生長于低山多沙山地及草叢中。
藥用價值
鹿茸草全草入藥,味苦,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于以下病癥:
總結
鹿茸草作為一種傳統中草藥,因其獨特的植物特性和廣泛的藥用價值,在中醫藥領域占有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以下文獻提供了關于鹿茸草的詳細信息: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