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水銀體溫計是一種利用水銀(化學元素汞)作為工作物質的測溫工具。每支水銀體溫計的水銀含量約為1克。盡管這個含量看似很少,但如果體溫計被打碎,泄漏的水銀會完全蒸發,可能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
若1克水銀泄漏在一間15平方米、3米高的房間中,汞濃度會迅速升高至22.2毫克/立方米。而根據研究,人在汞濃度為1.2-8.5毫克/立方米的環境中就可能出現汞中毒癥狀。
水銀蒸氣被吸入人體后,會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各器官組織,甚至穿過血腦屏障,損害中樞神經系統。此外,水銀進入水體后會轉化為甲基汞,這種物質對胎兒和嬰兒的危害尤為顯著,并可能通過食物鏈逐級富集,最終威脅人類健康。
鑒于水銀的危害性,許多國家已對水銀體溫計采取了禁止措施。例如,瑞典早在1992年就禁止銷售所有含水銀的醫療設備。此外,汞污染已引起全球范圍的關注。經過多輪國際談判,2013年6月,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水俁公約》(Minamata Convention on Mercury)出臺,旨在控制和減少全球汞污染。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電子體溫計、紅外體溫計等無汞替代產品逐漸普及。這些替代品不僅更加環保,還能避免因水銀泄漏而帶來的健康風險。
年份 | 事件 |
---|---|
1992年 | 瑞典禁止銷售所有含水銀的醫療設備。 |
2013年 | 《水俁公約》出臺,旨在控制全球汞污染。 |
水銀體溫計雖曾是醫療領域的重要工具,但其潛在的環境和健康風險促使全球范圍內逐步淘汰水銀體溫計,推廣更加安全和環保的替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