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須常被人們在食用玉米時丟棄,然而它卻是一種具有豐富藥用價值的天然材料。根據中醫理論,玉米須性味甘淡而平,歸肝、腎、膀胱經,具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的功能,常用于治療急慢性腎炎、水腫、急性膽囊炎、膽道結石和高血壓等疾病。
現代藥理研究進一步證實,玉米須富含硝酸鉀、維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以及一種揮發性生物堿,具有利尿、降壓、降血糖、止血、利膽等多種作用。
以下是一些利用玉米須的傳統驗方及其具體應用方法:
適應癥 | 配方 | 用法 |
---|---|---|
肝硬化 | 玉米須、冬瓜子、赤小豆 | 煎湯服用。 |
高血壓、頭昏腦漲 | 玉米須50g,菊花10g | 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 |
眩暈 | 玉米須50g | 煎湯代茶,每日1劑,分早、中、晚三次飲用。 |
齒齦出血 | 玉米須50g | 置保溫瓶中,以沸水沖泡,悶10分鐘后飲用,每日1劑,7天為1個療程。 |
咳嗽 | 玉米須30g,陳皮9g | 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 |
咯血 | 玉米須50g,冰糖50g | 煎湯,每日1劑,分早晚兩次服用,5天為1個療程。 |
盡管玉米須具有多種藥用價值,但在使用時仍需注意以下幾點:
玉米須是一種被低估的天然藥材,其豐富的藥用價值和廣泛的適應癥使其在中醫藥領域備受重視。通過合理利用玉米須,可以為健康管理提供更多天然選擇。